close

目睹家暴兒少輔導工作

●目睹家暴兒少小故事

 

打造小羽的安全堡壘

 

    小羽三歲不到,從出生就不斷地經歷著父母親的暴力,當社工收到小羽的個案時,主動與小羽媽媽連繫,小羽媽媽很拒絕地告訴社工「我的小孩沒問題,她都沒有看到也沒有聽到我們夫妻的爭吵,她很好的」,社工想辦法安撫著小羽媽媽的緊張情緒「我只是要看看她,與她玩遊戲就好,沒有要做什麼」,小羽媽媽回應「我的小孩不會說話,妳問問題她也不會說」,社工不氣餒,繼續跟小羽媽媽說「我知道你很擔心,你放心,我只是跟孩子玩玩具,不會造成她的壓力,我和你一起討論我看到的,好不好」。

    小羽媽媽將小羽帶來,小羽躲在媽媽後面觀察著辦公室的環境,社工拿出玩具邀請小羽一起玩,小羽開心一起遊戲,小羽說「我的爸爸都會摔東西,還有錢喔」,小羽媽媽急忙跟小羽說「妳又沒有看到,社工,我告訴妳我都把小羽的眼睛跟耳朵摀起來,她根本就不知道,小羽都亂說話」。社工努力讓小羽媽媽知道小羽受到目睹家庭暴力的影響。

    經過社工ㄧ段時間的協助,小羽透過遊戲告訴社工,父母吵架時的她該如何如何……..,她開始知道如何表示她的心情了!逐漸變得開朗起來!

 

目睹兒童在團體過程中畫出心裏期待的家,他說「我想要有一個家,是有彩虹有很多星星的天空,爸爸、媽媽、弟弟可以永遠在一起」。

●目睹家暴兒少

當您家中的未成年孩子看見、聽見、感受到家庭成員間發生的各式各樣暴力(包含肢體、語言、性等)時,他/他就是目睹家庭暴力兒童或少年

  1. 看見:在現場直接看見家人受到語言暴力、肢體暴力、精神暴力、性暴力。
  2. 聽見:在事發現場附近/緊鄰的房間(包含隔壁、樓上樓下),聽見家人的吵架聲或是打鬥聲。
  3. 事後感受:事件發生後,看見家人身上的傷痕、傷心、哭泣的表情或是現場破碎的物品。感覺到家庭氛圍凝重、家庭成員相互竊語等。

●目睹家庭暴力兒少的家長容易出現的迷思

迷思一:

小孩應該出來幫忙勸架。

事實上→大人吵架的聲音孩子們都嚇傻了,無法協助勸架,大人吵架應避免在孩子面前,造成孩子身心恐懼。

迷思二:

我們吵架時,孩子在睡覺,他不知道。

事實上:→吵架時聲音大會將孩子們吵醒,雖然孩子們沒有看到,但聽到也是會讓孩子心理造成壓力,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我在吵架,孩子會責怪自己,應避免在孩子睡覺時爭吵。

迷思三:

孩子還小,他們不懂我們在說甚麼、吵甚麼。

事實上→孩子在尚未出生時耳朵已經漸漸發展,出生後孩子的聽力是很敏銳的,爭吵時孩子雖聽不懂,但會記憶你們爭吵內容,等到可以表達時孩子們會告訴你當時吵架情形。

迷思四:

小孩子長大就忘記了。

事實上→父母爭吵情形永遠都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影子,這個影子要多久才會忘記,就要看父母如何協助讓孩子有個安穩不吵架的家。

目睹兒童在團體中畫出自己受傷的樣子,他說「這是一個死人,死人旁邊有很多蟲,雙腳都受傷且都流血了,死人是很開心的」。

目睹家暴兒少的心理徵狀

目睹家庭暴力兒童雖然沒有身體上的傷痕,但心中卻有著深深的傷口。他們可能會出現以下反應:

★暴力舉動:如容易情緒化而有踢、咬、破壞物品、自我傷害等暴力行為。

★退縮舉動:如哭泣、憂傷、不喜歡自己等。

★學校適應:因害怕家中有衝突而無法專心於課業之上;學校成績明顯退步;翹課逃學等。

★心理反應:常感到焦慮、害怕;對於現況感到無助,不知道該怎麼辦;困惑為什麼自己的家和別人不一樣;常常覺得心煩,只想遠離這一切;變成家人間的夾心餅乾,感到兩難、青少年精神疾病、創傷後心理壓力緊張焦慮症候群等。

★生理反應:因為焦慮而常有頭痛、胃痛等身體疼痛;失眠睡不好,且常常做惡夢、出現不符合年齡的退化行為,如尿床、厭()食、網路(藥物)成癮等。

目睹家暴兒少的服務內容:

  (1)定期訪視關懷。

  (2)提供心理諮商、家庭會談、家族治療等專業服務。

  (3)辦理各項親職/親子活動等。

 


目睹兒童在團體中話出自己的樣子,他說"我很漂亮,但是我的腳有受傷,可是有很多人可以陪我"。

 

服務諮詢專線:04-23028528

捐款帳戶:

銀行:第一銀行(007)南屯分行

戶名:財團法人迎曦教育基金會

帳號:407-10-010150

 

作者:台中彰化目睹兒少輔導工作團隊

總編輯:陳淑圓

編輯群:陳怡芬、紀慧玉、林玉菁

「財團法人迎曦教育基金會、社團法人台灣陽光婦女協會、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失智者照顧協會」共同製作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n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